新闻动态
01关于本系
您现在的位置 :
本系简介

父语vs母语:金力院士团队一项新研究调和这两种假说

8月20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力院士团队在群体遗传和语言演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金力院士研究团队以印欧语群体为案例,阐述了群体与语言协同进化过程中不平衡性,相关论文以《调和印欧语群体中的父语假说和母语假说》(Reconciling the father tongue and mother tongue hypotheses in Indo-European population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8 )。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其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但人类活动对语言产生何种影响却一直存在争议。基于群体的线粒体DNA(mtDNA)的多态性与群体所用语言的相关性,研究者层提出了一种“母语假说”(Mother Tongue Hypothesis):群体的语言变化和传承与该群体的母系活动有关。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支持一种所谓“父语假说”(Father Tongue Hypothesis)。由于发现了Y染色体(Y-chromosome)多态性和语言的强相关性,该假说认为导致语言的变化和传承是由父系主导的,而非是母系;母系活动仅与地理分布相关。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语言有多个子系统构成,如词汇、语法和语音系统。不同群体活动模式和活动强度对各语言子系统的演化模式及稳定性存在不同影响。

以印欧语群体为切入点,金力院士团队通过比较34个群体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差异,描述了这些群体的父系及母系活动模式;通过比较这些群体所用语言中词汇的有无和语音音素的不同,描述了这些群体在语言上不同的词汇使用习惯和语音表现形式。研究发现这些群体在遗传和语言上的差异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排除了地理因素的干扰,结果仅存Y染色体‒词汇以及线粒体‒语音相关。该结果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均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1.png

图a 未排除地理因素影响;图b 已排除地理因素影响

对于这样的发现,研究团队分别从男性为主导的群体迁徙模式以及当地女性的语言习得策略两个方面阐释群体‒语言的不平衡演化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发生在各语言形成的初期。语言变化的载体是人。因此,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假设:父系活动对该群体语言的词汇系统演化有着重要贡献,而母系活动会影响该群体的语音表现。这一研究发现不仅调和了“父语”和“母语”这两种假说,而且为群体和语言的共进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证据。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梦翰博士和郑鸿翔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严实博士和金力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专项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的大力支持。

Copyright © 2019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Human Genetics Designed by Hoozi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200438 电话:+86 21-31246607 邮箱:homo@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