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01关于本系
您现在的位置 :
本系简介

“一带一路大讲堂”线上暑期系列讲座举行

为进一步拓展及加深“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家学术及人文交流、由丝路人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协“一带一路”人类表型组联合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哈萨克斯坦中亚教育咨询中心承办,上海人类学学会,上海市遗传学会以及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科技考古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历史学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代语言学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协办,开展“一带一路”大讲堂暑期(培训)系列讲座。

18位关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区域——中亚地区的国内外专家们,从考古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政策与社会学、教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生态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一带一路”相关的研究话题进行探讨,以期开阔视野,从多领域、多角度加深各国学者和师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及对中亚的认知,从而“走进中亚,了解中亚,促进民心相通,共享丝路文明”。

本次活动于2020年8月11日至19日每天下午15:00点(北京时间)在线上平台举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主任王久存教授在开幕式上代为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力的开幕辞。金力副校长在开幕辞中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带来的重大挑战,希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外学者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使“和平与合作,开放与包容,相互学习,互惠互利”的丝路精神世代相传。他表示,复旦大学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科创合作与人文交流,为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Eske Willerslev教授、作为Keynote speaker(主题演讲者),为我们带来了“用DNA重写历史:早期欧洲人在欧亚大陆的迁徙”的主题演讲,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古DNA领域的绝大部分最顶尖的研究成果,研究涉及的地区包括美洲,西伯利亚,北亚,欧洲,东南亚,澳洲等,探讨了:古北欧亚人(ANE,Ancient North Eurasian)的存在;现代人类在美洲扩散的考古遗传学新证据;欧洲旧石器时代采集渔猎人群与新石器时代从中东迁来的农人的混合历史;欧亚西部青铜时代草原人群的扩散及印欧语的扩散;古代马的基因组揭示的马的演化历史;欧亚草原东部人群遗传历史,如匈奴人,突厥人等的形成;澳洲土著人群在隔离环境下独自演化过程;古DNA揭示的东南亚人群的形成;古病菌和病毒基因组重写的细菌和病毒的演化历史和人类感染历史,如鼠疫的发生和扩散,HBV病毒的演化等等话题。

而后,匈牙利赛格德大学遗传学系的青年科学家Endre Neparáczki以“匈奴人,阿尔瓦人和征服喀尔巴阡盆地的匈牙利游牧民族的Y染色体单倍群”为主题,介绍了最新关于匈奴与匈牙利人群父系遗传关系研究的结果。接着他发言的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历史研究所的青年考古学家Giedre Motuzaite Matuzeviciute则从考古学角度探讨了“欧亚大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与环境适应策略。”值得一提的是:Matuzeviciute 有关欧亚游牧民族自塞种人时期就开始种植粟米是由中原传播而来的推测,这引起了与会者们极大兴趣。

8月12日,哈萨克斯坦资源交流国际公司中亚区域总监Ronald B. Wiley(美国籍)从一个民族志案例研究为例,探讨了哈萨克人的冲突处理——本土非正式修复性实践。Wiley 教授的研究主要以哈萨克人集中居聚区收集到的案列为基础,更倾向于曾是游牧制下的哈萨克人的社会生活准则。与会代表中有人提出,为使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当今社会, 还需结合当代哈萨克人的生活环境和早已时过境迁的生活常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UZWATER中心主任Abror Gadaev则就塔吉克斯坦的水务政策,探讨了关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中亚地区国家间的政治稳定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处于水域上游的国家,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一定要把握好“过多与过少之间”的水利治理权衡问题。

8月13日,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公共管理与国际发展系主任Dennis Soltys(加拿大籍)以教育学研究视角,“从博洛尼亚进程考察哈萨克斯坦教工协会政策投入能力的发展”;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 语言中心助理教授Kara Fleming(美国籍),从哈萨克斯坦语言使用调查情况,探讨了“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意识形态和民族认同”。相比之下Kara Fleming 的讲座内容所提到问题, 如哈国是否会最终正式走上后西里尔字母 (cyrillic script)时代; 正在继续使用的地名与街道名称更换趋势对民族与区域间的社会关系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这都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共鸣。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Otabek Aripdjanov和哈萨克斯坦阿勒-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Moldir Tynaikulova 为我们展现了古中亚的文化媚力。在展示关于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博物馆的现状与其对文化遗产的研究过程中, 大家有幸从第一手资料获得了对中亚的全新认识: 原来我们所大致了解的中亚地区在人文、地理和文化上竟有如此大的差别。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Kristopher White(美国籍)教授和Abror Gadaev(乌兹别克斯坦)教授分别从地理学和水文资源的角度论及了咸海的危机。他们分别对咸海卫星图像进行阐释,从生态学角度的深入探讨中亚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情况,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8月16日,中国科学院-马普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群体基因组学课题组组长徐书华教授,以新疆现代维吾尔族人群为例讲述了“欧亚大陆人类迁徙和混合的遗传史”;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樊少华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及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说明“全基因组测序为人类表型多样性提供了新见解”。两个演讲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早期现代人类离开非洲后的大迁途和人群混合,以及现今非洲大陆人群的全基因组测序的最新研究成果。

哈萨克斯坦瓦里汉诺夫历史与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系主任Gulmira Orynbaeva介绍了不属于哈萨克三帐的部落们:霍加,铁连格特等;哈萨克斯坦瓦里汉诺夫历史与民族研究所哈萨克斯坦及周边国家古代和中世纪历史系主任Ernar Ujkenov报告了“成吉思汗的后裔们是如何演变成哈萨克托列部落的:关于金帐汗国统治精英的快速而激烈的突厥化”的演讲。

哈萨克斯坦科教部考古研究院档案、考古保护部负责人、国际中亚研究所所长Dimtriy Voyakin教授主讲的讲座:“哈萨克斯坦近期的考古发掘及其重要意义:发现与保护”,可谓是本次系列讲座的一个大亮点。在Voyakin教授两小时不间断的,有声有色, 图文并貌,外加哈萨克古音乐伴奏的穿越式的讲座中,仿佛让我们骑上了商队的骆驼,穿越了古丝道上的一座又一座的商业重镇,走在喧嚣的巴扎人群里的感觉。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KIMEP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Gerald Pech(德国籍),以“中亚经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七年之际”为主题,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围绕苏联解体而出现的中亚国家的经济和体制发展问题,以及中国总体投资,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区域影响。简要介绍了不同经济体的现状,并说明了区域基础设施的发展,探讨了过去几十年中贸易和投资流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其他区域合作举措(如欧亚经济联盟)的影响。 最后,讨论了中亚“一带一路”倡议的财务方面以及当前的流行病对其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系主任王久存教授作了本次系列讲座的闭幕演讲,从现代人学的定义为引入,介绍了现代人类学在东亚人群遗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以语言人类学为例探讨了交叉学科研究应用,并着重讲述了“国际表型组倡议”从提出、建立到实践的历程及未来国际合作展望。

本次系列讲座通过ZOOM平台举行,并通过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bilibili官方平台及一通文化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据悉,总计有超过25000人次的各国师生在线上收听收看了相关讲座活动。


Copyright © 2019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Human Genetics Designed by Hoozi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200438 电话:+86 21-31246607 邮箱:homo@fudan.edu.cn